Friday, 30 May 2008

開創新天地‧ 盛產蠔菇

木屑筒都是以人用包裝,再用蒸氣殺菌。(圖:星洲日報)
每個木屑筒都注明日期,以確保開蓋日期准確無誤,前端滲白色處是菇苗已生長的範圍。(圖:星洲日報)
武吉不蘭律的豬寮變“菇寮”,是目前波德申縣最大的蠔菇培植場。(圖:星洲日報)
蠔菇在市場上的需求量很高,價格穩定。(圖:星洲日報)
張源益(左)摘采成熟的蠔菇,右為鄭亞順。(圖:星洲日報)


前豬農開創新天地‧改造豬寮盛產蠔菇


2008-05-26 10:05

(森美蘭‧武吉不蘭律)養豬業結束後,前豬農無不尋找各種新出路,武吉不蘭律一對兄弟在偶然的機會下接觸了蠔菇種植業,從此聯手打天下,把廢置養豬農場變成蠔菇的盛產天地!

這對兄弟是張源彪和張源益,他們的廢置農場位於武吉不蘭律一百英畝區,佔地約3英畝,曾經用來養豬的豬寮設備,加點創意改裝後,豬寮變成“菇寮”,每天產量高達200公斤。
已成波最大種菇場.目前,這里是已成為波德申最大的種菇場,由於市場對這種菇類的需求相當高,潛能無限,前景看俏。

張源益向《花城》記者說,兄弟倆當初認為把舊豬寮拆掉很浪費,所以不斷尋找可善用舊豬寮的新行業,他們約2年前參觀士毛月一名朋友的蠔菇種植場時,開始接觸這個行業,在朋友的指導下,開始嘗試種蠔菇。

萬事起步難,兄弟倆從零摸索,起初沒有經驗,培植的菇苗,約50%因無法生長而必須丟棄,二人沒有放棄,繼續研究,留意生長環境的溫度、濕度、培植天數等,才漸漸掌握當中的竅門。
他指出,種菇的過程,簡單來說就是先打包木屑、將木屑筒用蒸氣殺菌、植入菇苗、封蓋3個月、菇苗成熟後把蓋子打開,一朵朵蠔菇便會在5天內生長出來,可以摘采。
開蓋時間需準確 他說,摘采後的木屑筒必須在10天內重新蓋上,如此周而復始,蠔菇可生長多達10次,最後才把木屑筒淘汰。

他指出,所有木屑筒都必須注明日期,才能在准確的時間內開蓋,太早或太遲都不適於蠔菇生長。
他也說,蠔菇場內每天必須摘采蠔菇3次,即淩晨5時、下午3時及晚上8時,收集後就新鮮送往吉隆坡,由收購商分銷到市場上。

需用長時間勞力換取收成張源益:種菇最忌青霉菌
張源益說,蠔菇在市場上的收購價格是每公斤7令吉,需求高、市場穩定,可見蠔菇場仍然有擴充的價值。
他說,目前其菇場平均每天生產200公斤的蠔菇,約70%批發到吉隆坡,其餘售給本地市場。
“我們的舊豬寮有7座,我們把原有的矮牆鏟除,搭建一個個木架,整齊排列木屑筒,即成了種菇場,目前已有3座舊豬寮已改裝,其餘的漸漸才擴充。

他指出,天氣過熱,對蠔菇的生長不利,適當的溫度是28至30度,因此,必須在菇場周圍加上保溫網,並常噴水,保持濕度,蠔菇產量才會多。
他說,各行各業都會面對本身的困難,種菇最忌遇上青霉菌,木屑筒裏長了菌,蠔菇就不生,在整個生產過程中,估計超過10%的木屑包會因為長菌而被淘汰。

他指出,在他的蠔菇場,每個過程是每天都在進行中,由他兩兄弟與4名工人一手包辦,從淩晨5時做到晚上9時,絕不是一門輕松的行業,所有的收成都是用長時間的勞力換取的。

No comments: